“互联网+”是2015年的一个热词,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也对教育产生了影响。对于一线老师来说,“互联网+”的意义更多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变革。将LAMS(学习活动管理系统)引入课堂教学,是源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而引发的思考。
第一个问题:我的提问真的有效吗?
提问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评价手段,但当堂提问难以获取每一名学生的及时反馈。为解决这一问题,在LAMS中使用了“即时反馈,及时补救”的策略,通过监控平台即时获取学生自主学习后测的数据,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第二个问题:怎样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吃不完和吃不饱”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遇到。我们都知道,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如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我们采用的是“使用分支活动,进行分层教学”的策略。通过一系列的工具组合,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引入不同难度的分支活动,进行分层教学。
第三个问题:怎样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首先确定的是,孩子们是有自主探究能力的。其次,灵活使用系统提供的活动工具可以设计出多种用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活动序列。最后,设计自评、互评、师评工具,为自主探究学习提供支撑。
今后还将结合本地乡土资源,进一步开展基于平台的项目活动以及相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