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E修坊工作室开展新课堂实验课例研究方案交流会。学员根据学科自主结对,围绕“学的课堂”建设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选择主题和研究内容,分高中生命科学、高中信息技术、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学前教育等8组进行了交流讨论。本次课例研究方案呈现了以下4个特点:
1. 围绕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建设,重在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2. 注重方法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融合,以循证实践贯穿。
3. 课堂转型与促进教师群体成长同步,相须互发。
4. 研究与成果推广同步,迭代精进。
导师朱连云认真听取了每一小组的交流,并进行了点评,最后他以“核心素养观照下课堂变革的循证实践”为题,为大家系统阐述了“新课堂实验”课例研究的基本要求、思想方法和操作框架。
1. 基本要求。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紧扣可迁移能力培养这一重点。具体表征为:(1)以学定教、少教多学、鼓励挑战性学习;(2)学生会学、善学、乐学;(3) 生动、互动的对话式或探究性教学;(4)问题解决与让潜能出彩的教学;(5)效果、效率、效益三统一的教学。
2. 思想方法。循证实践,基于证据来推动课堂的变革。教师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证据,结合学生的期望和心向,将其与自己教学智慧整合,实现最优化和最有效的教学。
证据遴选三个维度。流程维度:“教学设计证据”、“过程测评证据”、“教学改进证据”。学得维度:“内容理解和掌握”、“学习思维”、“学习情意”。教学方式维度:“学生有效学习的机会与时间”,包括:教师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和时间,针对性指导机会和时间;学生独立学习机会与时间,合作学习机会与时间,探究学习机会与时间。
3. 操作框架。同课共构循证实践的研修机制,将师(M)徒(N)双方捆绑相互轮流教学、观摩的循环镶嵌到学科教研活动之中,实现研究团队的共同合作和基于证据的教师行为真实改变。基于证据,从学情分析到任务设计,从过程测评到行为改进;精准教学,致力于“以学定教”、“以学设教”、“以学论教”、“以学改教”。如下图所示。
具体的技术为“一图二表三单一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