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朱清时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表示:为了鼓励优秀教师服务农村贫困地区,必须把中小学教师逐步变成国家公务员,实行教师城乡轮换制度,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素质。
此言一出,引发社会各界激辩。教育是立国之本,教师队伍是保障教育发展的基础之基础。让教师“变身”,戴上“公务员”的帽子,会是稳定教师队伍、提升师资力量的灵丹妙药吗?
教师队伍靠什么来稳定?
自从孔子的高足子夏提出“学而优则仕”,仕途便与中国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公务员”,实际上就是古称“仕”、现称“干部”的群体。无庸讳言,干部队伍的社会地位在中国是最高的,收入与保障也是最好的行业之一。
曾在青海工作过15年的朱清时委员认为,要做到教育公平,教师资源合理分配,一是要让教师成为国家公务员,实现工资待遇不低于普通行政管理干部。二是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有义务到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地方去工作,进行城乡教师之间的轮换。
与朱清时持同样观点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认为:教育的先导地位就需要由立法提供硬性的保障,将中小学老师确定为公务员“是应该逐步实现的理想政策”。“公务员地位高、待遇好,应该通过这样的身份来体现教师的地位。”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院长朱鸿民建议:《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中既然明确规定了“确保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不如直接将中小学教师确定为公务员,从根本上保证教师的待遇。有例为证的是:法国在19世纪末以前,其小学教师的状况与我国目前的农村教师的处境相似:由市镇政府雇佣,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待遇低下,市镇之间差别很大,且常得不到保障。自1889年法国确立了小学教师国家公务员身份后,其工资由国家财政负担,对教师队伍的稳定和质量的提高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委员们的建议立足于解决现阶段我国教育面临的难题: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低,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教师队伍不稳定,这些地区学校的教师严重不足,进不去、留不住问题突出。《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摘要)》显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不到城市的70%。中西部9个省(自治区)的学校数据统计,2006年,3万多所村小的班师比平均仅为1∶1.3,4万多个教学点的班师比平均仅为1∶1,均远低于全国小学1∶1.9的平均配置水平。
教师公务员化这一新提法,无疑受到了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广大农村教师的热捧。他们认为:由于教师社会地位、待遇不高,使得一些优秀人才不愿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优秀教师“跳槽”屡见不鲜。而一旦“教师公务员化”,必然会有大批的优秀人才挤入教师的队伍,将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和农村教师的待遇及社会地位,师资不稳定、不均衡的教育难题将迎刃而解。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