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作 训以蓄能
——青浦区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一次培训学习
主题班会课作为班级德育工作的重要平台,以道德教育为核心,需要构建深层次的价值引导。因此,它不仅需要精心设计,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课堂管理能力。尽管一堂课仅有40分钟,但要想上得出色,实属不易。如何在细微之处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如何提升主题班会课的实效性?有效的主题班会应该如何策划?……带着这些疑问,2025年3月6日下午,培训班的成员们齐聚青浦区教育学院,聆听了教育部国培专家、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德研员、上海市班主任带头人工作室高中联盟主持人、德育正高级教师张鲁川老师所作的主题班会设计讲座。
本次讲座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反思当前主题班会的模式,第二部分是探讨如何重构主题班会。
01
在反思部分,张老师借助几个真实案例以及罗翔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知道和做到”,给老师们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小学主题班会存在的诸多问题:
1.以要求为起点,而非以学生的问题及其困惑为起点,重教轻学,学生较难主动,积极地投入到道德学习中。
2.目标高大空泛,奢望毕其功于一役。过于追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表面繁华,忽视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深度思考和感悟。导向过于直白,由灌输转化为变相灌输,容易使学生迎合意图,说正确的废话,没有直面学生“知而不行”的困惑与纠结。
3.缺乏对班会主题的深度解读,内容常常与主题貌合神离,导致逻辑混乱。
4.侧重道德知识的传递,满足于学生在认知上做出正确的道德勾选,忽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道德判断和自我能力的培养。
02
接着,在反思的基础上,张老师通过丰富的案例,生动地向我们阐述了如何重构一个优秀的主题班会。
首先要做好背景分析,找到学生某个共性的行为问题背后深层次的症结所在;而后基于学生的困惑和需求提炼班会主题,张老师建议可以把主题变成话题,通过学生谈论话题,逐渐引导学生走向班会主题;设定目标时,可以参照SMART原则,确保目标清晰且逻辑连贯;在班会准备阶段,班主任需要做许多工作,包括问卷调查、学生问题分析、体验活动设计、引导资源选择等,进而完成方案设计和PPT制作。方案设计的要领是“躬身入局”,这样才有助于学生产生价值认同,从而能够接受来自教师的价值引领。最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以四个环节作为抓手:
1.关注当下生活,针对学生问题,引用或者创设一个暗含着道德冲突的生活情境并且呈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讨论的载体,然后鼓励学生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激发观点冲突。
2.透视可能生活,通过激发学生的理性和情感,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我们希望他们悟到的道理,促进价值认同。
3.追忆高光时刻,让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生活中与主题相关的道德高光时刻。
4.改变未来生活,布置课后任务,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并将其延伸到课后,倡导道德实践,也为下一次的主题班会提供新的起点。
撰写:青浦区御澜湾学校 沈程编辑:青浦豫英小学 郭娟文字校对:青浦区豫才中学 盛喆烨上海政法学院附属青浦崧淀中学 陶芳琴审稿:青浦区教育学院 卓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