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对标上海市第五期“双名工程”培养要求,整合市、区两级优质资源,将区第八届名优教师培养工程与市“双名工程”深度融合,实现纵向贯通,统筹推进市“高峰计划”“攻关计划”“种子计划”以及区“领航计划”“拔尖计划”“种子计划”,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领军人才队伍。
自市“双名工程”启动以来,我区3个“高峰计划”团队与14个“攻关计划”团队紧密围绕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难点问题,精准对接青浦区教育综合改革施工图,精心确定攻坚项目,科学制定研修方案,积极开展实践研究,全力探索教育创新之路。
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报道各团队在“微项目式学习新样态”“协同教研式循证教研”“技术赋能教育治理现代化”等领域的研修实践,期待这些扎根课堂的实践智慧能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数智技术赋能美术课堂教学创新发展
——刘怀芹“攻关计划”团队与无锡市学科团队联合教研活动
2025年5月8日-5月9日,上海市第五期“双名工程”刘怀芹攻关计划团队与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在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联合举办主题为“数智技术赋能美术课堂教学创新发展”的教学研讨活动。刘怀芹“攻关计划”团队成员,普陀区美术名师团队成员,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锡山区教育局相关领导,无锡市区美术教研员及美术教师代表,两地100多名骨干教师参与本次活动。
活动旨在围绕“教学研究力、教师成长力、创新实践力”三大核心维度,通过数智技术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路径。在为期一天半的研修中,来自两地的骨干教师通过专题讲座、主题分享、课堂展示和圆桌对话等,解码智能时代教育新样态。
上海市毓秀学校,特级、正高级教师刘怀芹结合上海案例,开展《数字化背景下中小学生美术绘本创生课程实践研究》讲座,剖析“图像采集-数字叙事-跨媒介呈现”开发路径,提出“技术为表、叙事为核、育人为本”理念。
上海市青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正高级教师倪俊进行《有趣的象形文字》案例分享,以象形文字切入,将传统文化和AI美术教育巧妙融合。
上海市青浦豫英小学张希进行《校园微角落设计系列之四楼走廊改造行动—AI优化设计稿》的项目汇报,分享妙运用AI优化改造校园微角落的教学实践。
上海市博文学校施喜元聚焦教育热点,作《中小学肌理画创作与数字化融合的实践研究》项目交流,深入探究肌理画创作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
上海市虹口区曲阳第四小学姚迩老师执教《有味道的模样—综合版画》,将传统版画技法与AI的相融合,展现数智技术赋能课堂的实操路径。
活动中,锡中实验学校张小琚团队、锡山实验小学魏蕾、无锡师范附属新城小学钱颖、无锡市美术教研员王晓伟老师也作了AI技术赋能美术教学的项目交流、教学展示与专题讲座。
本次活动通过“技术应用—人文实践—理论提升”的梯度设计,搭建了上海、无锡两地美术教育的交流平台。既有AI、语音识别等数智工具的落地案例,也不乏传统技法的创新传承,体现了技术与人文的双向赋能,为新课标背景下美术课堂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兼具创新性与可操作性的实践范例。
撰稿丨博文学校许闻教师发展中心 马群英
图片丨曲阳第四中心小学姚迩
核校丨发展中心 段椿怡 院办 黄开宇 俞琼
审核丨发展中心 陈传兵 王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