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一体化课程建设之“家国情怀”教育研讨会暨青浦区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专题研修活动近日在上海政法学院附属青浦崧淀中学举行
上好大思政主题班会课
2025年3月13日下午,在上海政法学院附属青浦崧淀中学举办了“上好大思政主题班会课——主题班会一体化课程建设之‘家国情怀’教育专题研讨会暨青浦区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第2次研修活动”,参与本次研修活动的除了培训班成员外,还有上海政法学院附属青浦崧淀中学“正行”班主任工作室成员、上海青东强制隔离戒毒所宣教大队警官近80人。
活动分为课堂观摩和主题研讨两个部分。
1
课堂观摩
“
青浦区御澜湾学校沈程老师、上海政法学院附属青浦崧淀中学陶芳琴老师、青浦高级中学吴雯意老师分别展示了《祖国,我的家》《叮!一封家书,请查收!》《爱要大声唱出来》主题班会。
《祖国,我的家》小学一年级主题班会,以晒晒“小家”活动导入,通过全家福和幸福时刻的分享,引导学生理解“小家”的温暖来源于家人的爱与付出。再通过“熊猫一家”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幸福生活”不仅依靠父母,还需要社会和国家提供的支持,初步建立“祖国是大家庭”的认知。最后,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并实践具体的护“家”行动,将爱国情感转化为日常可操作的行为。整节课从“小家”到“大家”的认知,再到“守护家”的行动,通过互动、体验、实践层层递进,将爱国教育融入学生可感知的生活场景中,最终实现“知、情、行”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
《叮!一封家书,请查收!》初中八年级主题班会,以“小崧”同学在收到家书后的烦恼为话题导入,在问题解决的大情境之中,阅读赵一曼、左权等革命先辈的家书,以及航天员刘洋的家书,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相融相通的担当精神内涵,即将梦想与时代双向奔赴。感悟担当背后的爱国之情、理想追求和对职业使命的忠诚精神。通过视频、访问、新闻等方式,感悟每一份担当背后,是众人共同付出与默默托举。最后在讨论交流和经历回溯中,帮助“小崧”解决烦恼,反思自己应该如何在家庭与集体中主动担当,实现认知、情感和价值内化为行为准则。
《爱要大声唱出来》高一年级主题班会,针对高一学生不肯大声唱国歌的情况,将班会内容按照“视频导入,体会国歌力量”、“背景介绍,了解国歌知识”、“情景讨论,感悟国歌精神”、“案例分析,依法尊重国歌”、“自我反思,落实爱国行为”等环节进行深入化、递进性串联,通过对国歌相关知识的学习讨论,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大声唱国歌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爱国行为的落实,以及家国情怀的彰显。
2
主题研讨
“
课后,三位执教老师分别就自己的课进行了说课。沈程老师从学情分析、主题解析、环节设计意图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陶芳琴老师则侧重介绍“家国情怀”主题下如何把抽象概念与学生生活实际链接,如何从主题理解、切口选择、情境设计等维度凸显梦想与时代双向奔赴的担当精神。吴雯意老师从学情分析,指出学生在升旗仪式上不愿意唱国歌的情况,引发老师共鸣。又以如何围绕“国歌”为切入点,如何设计由浅入深的环节活动。
参会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论知识,围绕主题班会的目标、教学设计、内容选择、学生参与等方面,能够全面、客观地参与评课,既能肯定授课教师的亮点,又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执教老师也会根据评课建议,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升主题班会课质量。
最后,区教育学院班主任德研员卓月琴老师做了总结讲话。她充分肯定三节课呈现了“三进阶五环节”的基本教学模式,结构完整,教育目标达成度较高。结合这三节课,卓老师指出一节好的主题班会要彰显的主要特点:一有内核,“内核”是主题班会课的根基,是主题班会课必须紧密围绕的核心和灵魂。二有支架,活动实施环节之间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深层逻辑架构。三能扎根,班会课的内容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从班级的实际问题出发,来选择班会课的价值主题。四能共在,主题班会的成功,不是学生单方面的价值成长,其深层价值根基却是师生双方的共同价值成长。五有生成,“生成”是主题班会课的点睛之笔,是其价值升华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