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浦区第八届名优教师培养工程精准对接上海市第五期“双名工程”要求,整合市、区两级优质资源,系统构建以“领航计划”“拔尖计划”“种子计划”为核心的分层分类培养体系。其中,“领航计划”设立1个高端教育人才基地班;“拔尖计划”组建33个研修团队,“种子计划”组建65个研修团队,实践探索协同共进、梯队衔接的教师发展新格局。
各团队将紧扣教育综合改革新趋势,聚焦青浦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需求,以项目研究为载体,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交流展示、成果凝练、示范辐射等多种形式强化过程管理,积极发挥名优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助力构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自本期起,我们将陆续推送各团队在“教育数字化融合应用”“‘大思政课’一体化育人”“学校治理体系建设”等前沿领域的研修动态与实践探索。期待这些源于课堂、扎根教学的实践经验,能为区域教师专业成长注入新动能,推动青浦教育向更高质量迈进。
数智赋能美育,共探绘本新径
上海市第五期“双名工程”刘怀芹团队培训活动
2025年10月16日,上海市第五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刘怀芹团队在上海大学公共艺术创意中心开展主题为“数智赋能美育,共探绘本新径”的培训活动。本次活动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刘怀芹“攻关计划”团队及刘怀芹美术工作室联合主办。
专家讲座引路,解锁 AIGC 教学新思维
上午,上海美术学院产品设计系主任夏寸草副教授作《AIGC设计思维与共创实践》专题讲座。她系统介绍了AIGC的定义与特点,提出“AI是协作伙伴”的理念,并拆解了AI学习的五个阶段:信息采集与摘要、Prompt技巧掌握、风格迁移实践、创意迭代优化、人机协同创作。夏教授还推荐了通义千问、文心一言、豆包AI、即梦等教学适用工具,展示如何通过分层Prompt生成兼具艺术性与教育性的视觉内容。
 
 
展馆参观浸润,汲取民艺创作灵感
下午,参训教师前往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观摩“万物之色民艺新生——第六届上海民间艺术成果展”与“双生花・镜头与指尖的非遗对话影像作品展”。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谢晓宇博士的讲解中,教师们了解传统民艺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为课堂教学与绘本创作积累素材。

 
 
技能培训实操,打通数智绘本创作链路
观展后,教师们参与由谢晓宇博士指导的敦煌岩彩画创作培训。课程内容包括了解岩彩的矿物颜料特性、运用AI讲述敦煌故事,并进行线描造型与颜料堆叠的实践。随后,教师们基于主创造型开展数字绘本创作。


本次活动搭建了高校与中小学美育的交流平台,有助于团队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数智技术应用能力。参与教师表示将把所学运用于教学实践,推动美术课程创新,为美育发展注入新动力。
供稿丨教师发展中心
图片 | 王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