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指导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普及指导 > 正文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道与术——2024学年第二学期青浦区小学课题结题现场展示活动顺利举办
发布日期:2025-06-12 14:01:40   来源: 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学院    浏览数:



2025年6月11日下午,青浦区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在嵩华小学举办了以“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道与术”为主题的2024学年第二学期青浦区小学课题结题现场展示活动。青浦区教育局基教科小学段负责人余章、嘉定区教育学院科研员马骥、青浦区嵩华小学校长莘彪,区教育学院科研员张卫平、胡晓燕,各小学及其他学校科研负责人、2023年立项课题负责人,共80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由科研员胡晓燕老师主持。


校长致辞·锚定方向

莘彪校长作精彩致辞。他首先对莅临的领导、专家及教育同仁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莘校长阐述了学校以“蒙以养正、成于致远”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正远学子”的育人目标,引领教师深耕教学研究,以科研反哺课堂,赋能学生成长。他指出,本次活动旨在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期待与会同仁共同探索科研成果转化路径,构建协同育人体系;他希望嵩华小学教师要把握契机,聚焦学生发展,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科研智慧与实践力量。


课题展示·革新融创

嵩华小学蔡汝佳老师作研究报告《“正远”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学科新评价的实践研究》,呈现了以素养为导向的评价革新路径。 她通过开发多维观察量表、运用循证调查法精准诊断学情;采用微格分析技术解构教学行为,形成“以评促教、以评优学”的实践策略。基于现有成果,蔡老师提出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分层评价工具设计、探索动态成长档案,并通过家校社协同机制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生态构建,为素养立意的评价改革提供校本范式。



豫英小学余章老师作研究报告《立足单元的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研究》,系统破解学科融通难题。她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设定模糊、目标规划失准、结构梳理混乱”三大痛点,通过归因建模,厘清障碍根源,构建设计工具;同步开发本土化案例资源库,提炼出“整合范式建构、实施策略迁移、评估工具开发、保障体系构建”等成果。余老师还提出将探索AI赋能的伴随式评价体系,动态追踪学习进程,为跨学科学习注入智能基因。


专家论证·评析赋能

由马骥、张卫平、胡晓燕三位专家组成的团队,以专业视角精准赋能,对两项研究进行深度论证。针对蔡汝佳老师的评价改革课题,专家组高度认可其紧扣“双新”改革痛点、成果意识突出的特质,肯定了研究扎实、案例详实;同时建议:借力智能技术优化评价工具,并强化评价结果向教学改进的闭环转化,破解教育评价“最后一公里”难题。

对余章老师的跨学科融新研究,专家组充分肯定其系统化解三大实施痛点、建构严谨整合范式的科研价值,并提出进阶指导:提炼跨学科共性线索形成迁移模型;开发进阶式学习图谱与整合型设计模板,增强实践操作性;探索生成式AI技术赋能任务设计,提升成果创新性与普适性。

专家组的论证,既夯实了成果科学性,更开辟了深化路径,为区域课题研究提供高阶范式参照。


专题培训·解构密码

张卫平老师作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报告撰写方法简述》。张老师聚焦课题研究与成果转化,以优秀课题报告为范例直观地呈现,手把手细致地为参会教师讲解如何提炼研究的内核。他强调研究报告是成果转化关键,需重视其撰写,以解锁表达的关键密码,并勉励大家要珍惜立项机会用心研究,将实践智慧转化为高质量研究报告,推动区域教育科研发展。



本次活动通过展示和论证来检验成果的科学性,强调以推广加培训来驱动区域教育改革,形成了理念引领、案例剖析、专业赋能、方法升华的活动闭环,引领一线教师将所思所悟转化为笔尖的理性、实践的智慧和变革的勇气,共同书写青浦教育科研的崭新篇章。



供稿|胡晓燕 蔡汝佳

摄影|嵩华小学

审核|李霞

审定|王莉莉

分享到:
相关信息
  • 【文件】青浦区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管理办法
  • 青浦实验:诞生与发展
  • 青浦区教育数字基座接受市教师教育学院专家标准评估
  • 青浦区在2025第二十二届上海教育博览会中荣获“优秀组织奖”
  • 聚焦五育融合 赋能系统构建 2025 年青浦区中小学德育高级研...
  • 素养导向 情境驱动 落实“教-学-评”一体化——青浦区小学道...
  • 青浦区小学艺术(音乐)学科“新课程·新教材”实践研讨活动...
  • 赋能 深耕 共进——第五期青浦区班主任工作室第二次通识培训...
  • 【名优园地】青浦区第八届名优教师培养工程“三个计划”团队...
  • 精研新教材,赋能新课堂——青浦区六年级数学新教材单元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