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由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办,青浦区尚鸿小学承办,青浦豫英小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青浦实验学校、青浦区华新小学协办的融合·共生:“七彩课堂”赋能小学教育新样态——2025学年第一学期青浦区小学教育科研成果展示活动在尚鸿小学顺利举行。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明莅临指导,青浦区教育局基教科科长张筱琳、区教育学院教科中心主任李霞,区小学科研员张卫平、胡晓燕出席,全区各小学教师代表,共120余人共同参与。本次活动由科研员张卫平老师主持。
领导致辞:科研引领,赋能成长
张筱琳科长作领导致辞。她指出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是教育科研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青浦区始终坚持以“守正创新、问题导向、实践导向”为原则,推动区域教育科研高质量发展。她充分肯定了各校在课堂改革、学科融合、数字赋能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并希望本次活动成为经验交流、智慧共生的平台,助力青浦教育迈向新台阶。
课堂观摩:学科融合,七彩共生
经过精心研磨,来自多所学校的教师展示了基于教育科学研究的课堂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七彩课堂”理念,注重目标分层、内容融合、方法创新,展现了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的课堂转型。
豫英小学余章老师展示了语文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第一课时教学,引导学生以故事人物的口吻进行创造性复述,激发学生读中思悟、言由衷发。
尚鸿小学诸雅婷老师展示了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依托校园“七彩耕植园”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运算逻辑,发展应用意识。
尚鸿小学万建芳老师展示了英语五年级上册《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教学,围绕重阳节主题,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理解语篇内容及综合语用能力。
尚鸿小学李春老师展示了体育二年级上册《操控羊角球》教学,以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为情境,带领学生体验勇敢操控的过程。
华新小学何晶华展示了体育四年级上册《8字长绳》教学,巧妙设计“消防救援”任务链,实现体育精神、协作能力与学科素养的有机统一。
专题汇报:系统建构,分享路径
尚鸿小学校长陈春苗作主旨报告《融合·共生:七彩课堂赋能小学教育新样态》,系统阐述了学校八年来构建“七彩课堂”体系的理念升维、三维重构与实践路径。她强调,课堂应尊重学生多元智能,实现从“单一色调”到“七彩光谱”的育人生态转变。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青浦实验学校党支部副书记许利琴作专题汇报《让课堂“活”起来:构建“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小学体育课堂新样态》,分享了以“趣、思、乐”为特质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型,展现了“以体育人”的多元拓展。
专家讲座:前瞻视角,把脉导航
冯明主任作专家讲座。他首先高度肯定了青浦区在科研成果推广与课堂实践融合方面的探索,指出“七彩课堂”与“学练赛评”一体化实践体现了科研驱动的课堂变革特质:理念引领、系统设计、技术融合、学习进阶。在讲座中,他强调了具有教育科研味道的课堂教学研究应立足学生真实成长,关注思维培养、注重实践体验、大胆拥抱技术、系统设计学习,提供精熟的问题解决方案,持续构建“活”的教育生态。
本次活动集中展示了青浦区小学在“双新”背景下,基于教育科研的课堂教学实践成果。今后,青浦区将继续深化教育科研成果的孵化与推广,构建“协作共生、同向发力”的教育科研生态,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供稿 | 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供图 | 尚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