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调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3月24日,学院党总支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选派青年党员教师——教师发展中心王建海老师,作为“青教战疫突击队”一员,支援区流调工作。
流调工作就是与病毒赛跑。连续24小时的工作强度,“快进”的工作模式:接听电话、核对信息、录入数据、完善轨迹链条、撰写流调报告……已经奋战20天,身体有些扛不住,他却依然夜以继日地坚守,坚持“疫情不退我不退”,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力量。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王建海老师的战疫故事吧。
3月25日下午,我来到区文化小剧场参加区委组织部组织的流掉志愿者专题培训。24小时的工作排班、信息保密、核酸检测和两点一线等一系列的工作要求,让我充分认识到即将参加的流调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急迫性。
3月26日早上8点,当我第一次来到青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楼的工作地点时,映入眼帘的是已经在此连续工作了24小时的队员们,看着他们身形疲惫,但却神采奕奕的样子,我一下子感受到了一种“战斗”的氛围。在接受简短的操作培训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抱着“做中学”的态度,拨通了第一个密接者流调电话......当撰写完第一份密切接触者核心信息报告后,我原本忐忑不安的心情也逐渐平复。然而,随着工作的推进,调查人数的增多,调查对象的复杂性也逐渐显现出来:有对流调抵触不愿配合的、有语言不清沟通困难的、有记不清完整行程的......我只能根据流调对象的特点不断调整沟通的方式,提高沟通的技巧,力保做到流调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尽可能避免因为我的漏判、错判给疫情防控带来负面的影响。当黎明的曙光再次照耀大地的时候,24小时紧张而又忙碌的流调工作也到了交接班的时候,这时浓浓的疲惫感也一下子袭来,然而,疫情的严峻性又带给我沉重的急迫感。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推进,大量核酸异常者的出现又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对于一些特别感染者(如幼儿、孕妇、高龄、特殊疾病感染者)的诉求,我尽量做到及时上报。对于一些诉求得不到满足的核酸异常者的抱怨甚至责备,我也尽量进行解释和安抚,因为我知道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他们更加需要关爱和理解。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抗“疫”的旗帜,在这抗“疫”即将迎来大决战的关键时刻,我更加明白了,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冲得上去,越是危难关头,越要豁得出去。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到底不松懈,定能迎来疫情后的美好春天。
撰稿:李霞 王建海
编辑:周枫
审核:吴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