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今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表明“家事”上升到了“国事”。学习家庭教育法律和教育常识,对家长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家长不仅要“依法带娃”,更要懂得科学育儿;父母也需要知识更新,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孩子会顶撞父母怎么办?孩子会沉迷手机游戏怎么办?孩子犯了错还不承认怎么办?青春期孩子叛逆怎么办?孩子学习不自信怎么办?……这些问题是很多家长的困惑。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何学做智慧父母,“上善家长微学堂”愿为您提供助力。
本期“上善家长微学堂”继续推出第十六讲、第十七讲、第十八讲三节微课,主讲人都是区骨干班主任。希望他们的经验能够引起家长的共鸣,以此推进家校共育,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第十六讲 多说“好话”,不贴“负面标签”
主讲人:青浦区东门小学 华 佳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说过:“人们一旦被贴上了某种标签,那么他们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当一个孩子被贴上“坏孩子”、“笨蛋”等“负面标签”时,无论他做什么,家长、同伴都认为他“坏”、“笨”。这时,如果“负面标签”没有及时被撕掉、更正,最坏的结果就会发生:外界对孩子的负面看法就内化成孩子的自我否定,导致一个当初并不坏的孩子真的变成了一个“坏”孩子。那么,父母应当如何避免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呢?这里给家长朋友们几点小建议:
应对策略
1.“对事不对人”,让孩子明辨是非。
2.不随意对孩子下定义,不贴负面标签。
3.正面评价孩子,尤其是在他人面前。
第十七讲 怎么说孩子才会听主讲人:上海青浦平和双语学校 常 风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超限效应”,意思就是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时间太久,引发人产生一种不耐烦或者逆反的心理。也就是说家长越唠叨,说出的话就越没意义。父母应该明白,孩子虽小,也是家庭中一个平等的成员。凡事听听孩子的想法,比自己苦口婆心地说教要强百倍。居家学习后,家长怎么说孩子才会听呢?应该怎样和孩子有效沟通呢?这里给家长朋友们几点小建议。
应对策略
1.稳定情绪,换位思考。
2.耐心倾听,接纳情绪。
3.智慧说话,传递理解。
第十八讲 学会与孩子商量主讲人:青浦区第一中学 谢诗怡
许多父母总觉得,“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因此,家庭生活中纯粹的大人之间的事没有必要让孩子知道,也不让孩子也参与讨论,尤其是涉及孩子的某项决定时。事实上,只要是家庭的成员,即使年龄小,总是家庭的一员,他有权知道关于自己以及家里的事情,有权参与家庭事件的讨论与决定。这样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作为家长,如何学会与孩子商量呢?这里给家长朋友们几点小建议。
应对策略
1.从小事开始做起,学会与孩子商量。
2.放下父母的架子,愿意与孩子平等对话。
3.创造“民主”的氛围,让孩子愿意与你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