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我区专兼职心理教师、心理志愿者的专业技能以及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工作的水平,5月16日下午,青浦区2024年第3场案例督导在区学生心理发展辅导中心进行。区心理健康教育德研员田银平主持,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原)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张海燕教授担任督导师,青浦兰生学校康元艺、五浦汇中学沈科娜两位老师报告案例,来自青浦区各中小学校的心理教师、心理志愿者共同探讨案例。
康元艺老师提供的是一例社交焦虑的六年级学生个案。张老师结合个案,强调来了首次辅导时评估来访者“生活常模”的重要性,指导大家使用CBT的工具,不断评估来访的问题原来如何、从何时开始、影响因素有哪些等等,并能够区分出问题发生前的易感因素和激活因素,从整体上全面地了解来访的境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来访展开干预。张老师认为,针对已经就医并开药的来访和家庭来说,一方面要为他们推荐专业的医疗结构,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家长对医生的依从性,同时展开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指导。她还强调,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咨询师要做好教育者、指导者和教练三个角色,从“道”和“术”两个层面给予家长更有实效性的指导。
沈科娜老师提供的是一例厌学伴有情绪问题的初三学生个案。结合案例,张老师强调在跟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咨询师要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情绪,做到深度共情,让学生在咨访关系中得到滋养;但同时也要关注自身在工作中的移情和反移情,用自身的觉察去促进来访的觉察。
督导中,张老师整合了CBT、DBT等技术,从积极取向的视角,帮助受督老师厘清咨询的思路和方向,也给受督老师日常的辅导工作和家校沟通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三个小时的督导,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青浦区学生心理发展辅导中心持续开展心理咨询案例团体督导活动,积极关注心理老师和心理志愿者的成长,为全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