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青浦区优青班(第三期)学员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2025年1月3日,青浦区教育系统优秀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第三期)好书导读活动在腾讯会议平台顺利举行。此次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教师培训部主任李宝敏教授授课。区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陈传兵、区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段椿怡以及区“优青班”(第三期)全体50名学员参加活动。本次导读活动以《活在课堂里》一书为主题,旨在引导学员们深入理解课堂教学的真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活在课堂里》一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李政涛教授撰写。该书描绘了课堂的理想状态、设计理念和科学方法,为教师们提供了一本生动的课堂教学指南。
在好书导读活动中,李宝敏教授围绕《活在课堂里》的核心内容,从“理想的课堂”、“设计的课堂”以及“教师发展的课堂”等多个维度,带领学员进行了重点章节的导读。
理想的课堂是怎样的课堂?李教授结合第一辑《理想的课堂》中的理念,阐述了理想课堂应具备的“实、长、清、细、深、融”六大特征。她强调,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扎实的、有生成的、真实的,能够引领学生不断生长,同时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环节都应清晰明确。
设计的课堂如何构建?李教授结合第二辑《设计的课堂》,详细讲解了价值设计、环境设计、内容设计、目标设计、方法设计、环节设计、协同设计和语言设计八大要素。她指出,好的课堂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注重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生成性。
教师发展的课堂是怎样的课堂?李教授根据第七辑《教师发展的课堂》,强调了课堂对教师生命的重要性,指出课堂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教师塑造生命、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她鼓励学员们要学会与课堂亲密相处、带着敬畏感面对课堂、不要太在乎课堂的脸面、尽快找到自己的“标杆”、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及在积累和忍耐中自我孕育。
青年教师为什么要读书?李宝敏教授还结合这一话题,进一步探讨了教育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她指出,读书是教师的底气,理论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实践指导,更在于开阔教师的视野、提升思维能力、培养思考习惯,让教师具备更强的穿透力、透析力和洞察力,帮助教师提升课堂的“脑力”,让我们成为有头脑、有洞见的教师,更好适应数智时代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此次好书导读活动,不仅为区优青班(第三期)学员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更为每位学员树立了读好书、善读书的榜样。
撰稿 | 青浦区实验幼儿园 朱连勤
教师发展中心 段椿怡
图片 | 青浦区实验幼儿园 朱连勤
核校 | 发展中心 段椿怡 院办 黄开宇 俞琼
审核 | 发展中心 陈传兵 王莉莉
编辑| 发展中心 段椿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