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动态 研修管理 基地研修
政策文件 培训动态 名优视窗 培训研究
普及指导 各类评审
德育动态 队伍建设 心理辅导
项目推进 课程融合 综合资讯
政策文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教育 > 政策文件 > 正文
青浦区“十四五”校本研修指导意见 (暂行稿)
发布日期:2024-01-09 05:34:48   来源: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浏览数:

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上海市委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有序推进《青浦区教师队伍建设“十四五”行动计划》,促进学校规范、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十四五”期间,青浦区校本研修工作以突出区域特色、增设个人层级,鼓励教师自主研修和个性化发展为导向,实行“区域统一要求”与“一校一策”、“一人一案”的分类分层分科相结合的实施方式,充分发挥校本研修在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水平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意见,供各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参考。

一、指导思想

校本研修是完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全面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各校(园)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校本研修工作的目标,以行动教育、行动研究的理念方法为指导,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为重点,立足学校现实,面向全体教师,组织有效教育教学,开展校本研修,不断推动教师师德师能的全面发展和学校办学水平的同步提升。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主体性原则,助力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学校是校本研修的主体,从研修目标的制定、方案的设计、内容的安排到活动的组织及考核,均由学校自主策划、自主实施、自主管理。学校要把校本研修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既要为教师资格注册、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提供基础支撑,以制度推动形成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又要激发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发挥教师在研修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制定与实施 “一人一案”的专业发展规划,满足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二)坚持全员性原则,全员培训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各校承担教育教学的在职教师及管理人员,应全员、全程参与校本研修。学校既要全面落实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全员培训和整体提升的任务,全面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又要根据教师的岗位属性、成长阶段、学科类别、基础条件、个体需求等不同特点形成不同的校本研修方案和分层分类培养路径,重点提升与新时期上海基础教育改革相适应的关键能力,加强重点教师群体的校本化培训。

(三)坚持整合性原则,校本研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校本研修要立足教学实践,要以问题为导向,以课例为载体,通过教研修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将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和专业提升三者有机整合,实现教学、教研、科研和培训等工作的校本化整体推进。

(四)坚持有效性原则,减轻负担和提升实效相结合。

校本研修要密切联系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推动教育教学行为改进。学校要聚焦课堂、课程、学科瓶颈问题,设计并实施以“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要素,以问题体验、行动反思和行为跟进贯穿过程始终的校本研修活动;既要落实“双减”,也要贯彻“双新”,要切实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形式化、重复性的研修和培训,努力增强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的获得感。

三、课程框架与学分标准

课程类型

教师类别

思想政治与师德类

素养类

实践体验类

自主研修类

合计

普通学校教师

2

2

11

4

19

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教师

2

2

14

4

22

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师

3

2

16

4

25









四、研修任务与研修内容

(一)聚焦学段学年工作重点,推进校本研修课程建设

校本研修应充分体现校本特点,体现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取向。学校应聚焦各自学段的学年度重点工作,从教育集团(学校)自身发展的总体规划、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出发,大力开展校本研修课程建设,构建涵盖“思想政治与师德素养”、“实践体验”、“自主研修”三大模块的校本研修课程。

各校(园)应在深入开展教师培训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聚焦本校(园)不同成长阶段教师群体和个体的个性化差异,以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优化校本研修课程结构,关注与专项能力提升相结合的研修内容,加强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提升,注重资源生成与成果转化,提升校本研修质效。

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区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以及各类承担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功能的学科教师研修基地、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在校本研修课程建设与实施方面的示范引领和成果辐射作用。各教育集团应整合集团内学校的优势资源,加强校际联动,建构符合集团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校本研修课程体系。

(二)完善三类研修课程体系,提升校本研修实施品质

1.思想政治与师德素养类课程建设与实施

各校(园)要从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入手,在强化教师思想政治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紧扣本校(园)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研究学校文化沿革和发展特点,研究师德素养形成规律,努力构建以政治和法治素养为基础,以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为核心,以人格素养和身心健康为支撑的思想政治与师德素养类课程体系,夯实师德师风基础,增强师德教育的实效性。

2.实践体验类课程建设与实施

各校(园)要重视实践体验课程的开发,引导教师聚焦课堂、落实课程、研究学生、改进教学,提高学科教学能力、作业设计与命题能力、跨学科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结合“课堂改进”行动,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素养;结合区域规划和学段特点,关注幼儿体验探究,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关注学生思维基础,推进小学教育发展;关注学生有效学习,推进初中教育发展;关注学生综合性学习,推进高中教育发展。实践体验类课程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

1)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等教科研实践。

2)班级管理、家庭教育、学生心理辅导、学科育德等教育实践。

3)课程开发、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评价设计、学法指导、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评价等教学实践。

3.教师自主研修推进与实施

“十四五”期间,应给予教师更大的自主研修空间,激发教师的主动发展意识,提升教师自主发展能力。各校(园)要以校为本,研究制定教师自主研修实施方案,指导教师结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明确自我发展需求定位或个人兴趣,督促每位教师以学年度为单位制定自主研修计划(项目),作为教师开展自主研修、实现自我发展的实践路径和完成自主研修4学分的具体抓手,落实“一人一策”研修要求,有针对性的提升每位教师的综合素养。

五、实施建议

(一)提高系统性,凸显校本化

依据学分管理办法规定的校本研修课程框架与学分标准,结合本校校情、教育教学实际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校本研修项目、开发校本研修课程,逐步建立分类、分层、分科(领域)的校本研修课程体系,开发并实施主题鲜明的系列化培训课程,增强研修内容的系统性;积极探索有效推进教师自主研修工作的措施,努力为每位教师提供针对性强、选择性强的自主研修方式、资源、平台等,并逐步形成兼具学校校本特色和教师个性特征的自主研修典型案例。

(二)坚持“三个扎根”,保障研修质量

扎根于教师的内在需求。以教师需求为导向设计研修内容,既立足当下,满足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现实需要,又着眼长远,关注教师专业持续发展所需。越是扎根教师的内在需求,教师的研修热情便愈益持久。

扎根于教师的鲜活经验。以教师为中心组织研修,将教师的鲜活经验作为重要的研修资源,在研修过程中让教师充分交流已经存在的、有价值的经验和想法,实现互助学习、经验分享、共同成长。越是扎根教师的鲜活经验,教师的研修兴趣便愈益浓厚。

扎根于教师的实践反思。将实践反思置于研修的核心,通过现场诊断、课例研讨和行为跟进解决实际问题、增进学科理解、丰富实践知识、提升自我经验、改进教学行为。越是扎根教师的实践反思,教师的研修实效性便愈益快速凸显。

(三)利用优质资源,提升研修品质

充分用好本校名优教师资源和优质教学资源,引导名优教师通过开发校本研修课程、展示课堂教学、开设专题讲座、带教青年教师、开展实践研究等,充分发挥其在校本研修中的示范辐射和专业引领作用,提升研修品质。同时,加强与进修学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利用优质培训资源,为教师研修搭建高端平台,借助外力突破发展瓶颈。

(四)做好统筹统整,完善制度机制

注重将市级教师培训导向、区域教师教育重点要求与校本研修工作的有机整合,将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依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和校本研修实施计划,做好条线工作、研训资源的统筹,密切校本研修与教育教学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教师评价激励、课题项目研究等工作的内在联系,将相关管理和激励制度进行统整,建立健全“教学-教研-科研-师训”一体化运作机制,推动课堂、课例、课题、课程之间的递进、联动和良性循环,形成既有质量又能提高效率的校本研修制度与机制。

(五)尊重个性需求,提供支持服务

除了有组织的开展校本研修外,还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需求,将教师个人自主研修纳入校本研修范畴,鼓励教师基于自身已有成果和发展需要进行自主研修。同时,学校要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出相应的自主研修要求,提供自主研修资源和平台,组织开展教师自主研修成果的交流和分享,为教师个人自主研修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专业支持与服务。

(六)健全转换机制,严格学分审核

学时反映了学习的时长,学分则反映了学习的质量。各校应制定校本研修学时与学分转换办法,实现学时学分合理转换。在学时与学分的转换上,实行校本研修层级不同、教师学习成效不同、承担研修任务层次不同,差异性认定校本研修学分的制度,体现校本研修学分的“含金量”,调动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的积极性。

各校要以校本研修学分管理为抓手,健全教师校本研修档案,记录教师所学课程、学习成效、学时学分等关键信息,严格校本研修学分审核,确保审核结果客观有效,并按相关要求定期报送区教师进修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复核、认定。

五、组织管理

(一)区教师进修学院负责本区中小学、幼儿园校本研修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的审定工作;负责本区中小学、幼儿园校本研修的指导管理、检查督促等工作;负责本区中小学、幼儿园校本研修学分复核认定工作,并统一登录上海教师教育管理平台。

(二)区教师进修学院定期组织全区校本研修成果展示与经验交流,促进优质学校提炼其特色经验,推广其优秀研修成果,发挥示范辐射引领作用,整体提升区域校本研修质量和水平。

(三)学校负责制定校本研修五年总体规划、学年度实施计划及教师自主研修运作和管理机制;负责设计每学期的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开发校本研修课程,指导教师设计自主研修项目并做好过程管理、评价赋分;负责校本研修工作的组织协调、制度设计、机制建设、研究指导以及检查评估等。

(四)学校组织的校本研修活动应有齐全的过程性资料,包括研修实施方案、研修课程申报表、研修进度安排表、考勤表、过程性佐证资料、研修成果及研修小结等。校本研修活动的组织者应在该项研修结束一周内将有关资料整理后交师训专管员,师训专管员对研修过程性资料进行初审并按规定时间提请区级复审,给符合学分认定要求的教师登记相应学分。

(五)教师参加校本研修并取得规定学分是教师考核、职务评聘和骨干教师评选的必备条件之一。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年度考核不合格。五年内未能修满规定学分,缓聘相应教师职务,并不能评优评先。

(六)建立健全校本研修质量评估机制,完善研修质量评估体系,加强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学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校本研修评价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教师对各类校本研修活动的态度和想法,积极听取意见,吸收教师建议,提升研修质量。区教师进修学院要组织专门力量定期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调研指导和检查评估,做好校本研修实施成效的考核与评估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青浦区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全区校本研修宏观管理,为实施和推进校本研修提供政策支持。区教师进修学院定期对学校的校本研修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

(二)各学校要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高效务实的校本研修运行机制。

1.校长要充分发挥对校本研修工作的领导力,把握校本研修的发展方向,积极培育学校的研修文化,打造学校研修品牌。

2.分管师训工作的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以及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等相关管理人员要强化校本研修的执行力,负责好校本研修的策划设计与组织管理(包括主题确立、方案制定、活动组织、过程管理等),梳理和归纳阶段性成果,并及时转化为校本研修课程、积极申报区级及以上教师培训课程。

3.师训专管员主要负责学年度计划、研修方案、研修课程(项目)的申报上传,研修材料的整理归档以及研修学分审核登记等。

(三)“十四五”期间,由区教师进修学院牵头,积极创建教师专业发展校与普通学校之间、教育集团内部各学校之间、不同教育集团之间的校本研修联盟,建立研修联盟运行机制和优质校本研修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利用联盟学校个体之间的差异资源,定期开展校际合作、区级研修、示范区展示交流等活动,促进优秀研修资源的共建共享和集群发展;依托各级教师教育在线平台,为学校校本研修提供优质课程资源支持,整体提升区域校本研修质量和水平。

(四)区教师进修学院和各学校应加强对分管领导、中层、教研组长、师训管理员等校本研修引领者和管理者的专业支持,开展校本研修引领者专题培训,帮助其准确把握角色定位与专业职责,提升其校本研修的执行力和指导力,包括校本研修策划设计、组织实施、研究指导、管理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六)加强区级层面的校本研修工作督导检查。将校本研修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学校年度考核、校长考评体系,作为教育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校本研修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区教育局将予以表彰和奖励;不能有效实施校本研修,中期或终期评估不合格的学校,当年不得参加区级及以上各项先进集体的评选。

分享到:
相关信息
  • 【文件】青浦区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管理办法
  • 青浦实验:诞生与发展
  • 优化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设计与实施 ——实小片一年级美术...
  • 青浦区初中艺术(美术) “双新”推进 暨尚美片六年级美术“...
  • 目标导向,多元融合,设计与实施高质量单元作业 ——青浦区...
  • 【研修动态】聚焦问题解决 优化单元实施——青浦区高中信息...
  • 优化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设计与实施 ——青浦区瀚文片小学...
  • 优化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设计与实施 ——青浦区“重固片”...
  • 落实新课标,用好新教材,探索新课堂 ――青浦区小学道德与...
  • “小环节,大生活” ——青浦区幼儿园大班教研组长生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