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3月10日(星期四)下午,青浦区小学美术学科五个联片教研组以网络在线会议的形式,开展区域学科教研员张梅凤老师引领的主题“立足单元视野 转变教学方式”下的不同年段、不同专题单元教学设计研讨活动,全区的小学美术教师热情参与在线研讨。
“青教院附小片”活动由赵屯小学张巧玲老师主持,围绕小学美术五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泥塑陈列室”教学设计展开。
会议伊始,该片协和双语学校的刘倩倩老师介绍了 “协和海上艺术沙龙”,及其中展示的中西方艺术作品。“清明上河图”用彩绘玻璃重新创作,校园长廊外挂满了学生的艺术创意作品,废弃的牛仔布等材料在孩子们手中“变废为宝”,张扬个性,精彩纷呈;每月的校园艺术展成了孩子们展示自己创意的天地。希望有机会,老师们可以去现场领略孩子们的风采。
接着,张巧玲老师为片老师们解读了《小学美术学科年级和单元教学目标说明》,梳理了“彩泥”课程的研究情况,结合单元教学内容与形式,思考落实“教与学方式转变,提高学科育人价值”的途径与方法。随后由青教院附小的王成玮老师和协和双语学校的刘倩倩老师,针对小学美术五年级第二学期“泥塑陈列室”单元进行说课。依据区(转型)单元教学设计示例确定单元内容、单元作业设计及评价、课时教学方案等。两位老师都给课程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并且做了多维度的预设,在线的老师们听取单元设计思路后,纷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期待两位老师在团队合力下展现精彩的课堂。
“庆华小学片”活动由毓秀学校辛欣老师主持,会议围绕小学美术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纸的造型”单元教学设计展开。
首先由平和双语学校的邱毅明和范方老师针对“纸的造型”单元中《彩纸片的组合》和《纸卷造型》两课进行说课,两位老师结合自己预设单元规划和单课教学设计情况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发了片内老师的热情研讨。博文学校的王骞和许闻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是否可以结合当下热点创设学习情境、激励学生开展主题创作,从而令作品更有丰富性和创意性。片组内的老师们也针对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各抒己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接着,辛欣老师依据片“纸的造型”单元梳理情况,结合单元教学内容与形式,思考落实“教与学方式转变,分析提高学科育人价值”的路径与形式。最后由辛欣老师为大家做艺术沙龙分享《明清木版年画》,对明代的“十竹斋”版画和清代的“桃花坞”版画、“芥子园”画谱以及上海“小较场”版画进行深入赏析和介绍。
“实验小学片”“陶然稚趣”专题单元教学设计研讨活动青浦区御澜湾学校陈小君老师主持。实验小学片5所学校的近20位教师参加。活动由两大块内容组成:教学说课和主题研讨。
首先,由实验小学的曾圆圆老师和卫迎老师针对四年级第一学期泥塑(陶泥)重构单元,“古桥心石” 中《探秘桥心石》和《创制桥心石》两课进行说课。接着,老师们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整体架构、教学中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单元作业设计以及作业展示等几方面进行了热烈的研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看法:有的建议在KT板上打印出俯视图,预留出桥心石的位置;的建议事先制作桥,最后镶嵌进去;也有的建议可以借助学校的艺术节活动,在四年级广泛征集手工桥的作品,学生再量身制作不同风格的桥心石。
最后,由陈小君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了《小学各学科年级和单元教学目标》,解读了查阅方法和编码结构,以便老师们在今后的单元规划撰写的过程中做到有据可依、能真正掌握学生在不同年级的能力情况,进而更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
“瀚文小学片”围绕四年级美术“熟悉的人物”单元教学设计开展了主题研讨活动,活动由瀚文小学顾毓弘老师主持。
首先由金泽小学徐俊峰老师和崧文小学孙姝劼老师就《老师和同学》和《画画坐着的人》两课展开说课。两位老师分别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环节等阐述他对本课的一些教学思路。片组老师们在线研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接着,顾老师依据片“熟悉的人物”单元梳理情况,结合单元教学内容与形式,思考落实“教与学方式转变,提高学科育人价值”的路径和形式。顾老师带领大家解读了区(转型)单元教学设计示例,重点为大家分析了示例中分年级教学目标编码结构。通过这次顾老师的解读,使教师们受益匪浅。
活动最后,顾老师又为片组老师们分享了多个人物写生视频。她总结道:绘画是老师们最基础的美术教学基本功,一位有深厚功底的美术教师,他得体的语言和教态,工整的板书和娴熟的技艺演示,怎能不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感染呢?我们应以课堂教学实践为载体,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美术教学。
“佳禾小学片”活动由片组长张黎平老师主持,兄弟学校20多位老师参加了线上活动。
首先,潘菊辉、王静老师对于上教版五年级美术第二学期第四单元《感受民间艺术》单元中的《京剧脸谱》、《京剧盔头》进行说课。潘老师设计利用彩泥在木质花瓶上给花瓶捏塑京剧脸谱。活动设计从颜色、对称性、角色性格方面进行逐步解决重难点问题。王老师打算采用综合材料制作立体的京剧盔头,然后和前一节的活动进行联系。随后,片组老师开展讨论,孙秀妮老师提出,利用彩泥在花瓶上捏塑,如果用面具来做会更有互动效果。学生在制作完成后,能戴上面具自己演一演。《京剧盔头》利用综合材料来制作,应该效果会更好。陈芳捷老师提出,两节课如果最后一起展示的话,两位老师需要沟通好脸谱和盔头的性别联系。最后,张黎平老师作点评和总结,对两位老师的精心准备,积极迎接挑战性任务给予高度肯定,同时提出本单元有很深的传统文化内涵,需要进一步挖掘,大家可以利用主题研修笔记及时分享各自的智慧,让团队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五个片组网络会议中,教研员张老师始终予以高度关注,通过多媒介的方式同步参与多个片组的活动,并适时的给予指导。对片组长们强大的责任心,会前自主研习网络会议的操作方法,精心规划片的主题活动内容和方案,用心引领组内青年教师积极主动承担研究课教学任务,使得本次主题教研活动精彩而圆满,扎实而高效,对区域学科发展发挥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撰稿:毓秀学校 辛欣
审稿:青教院 张梅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