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新理念 新教法
——中职英语教师“课程·教材·教法”系列培训之一
随着新的职教课程标准的出台和相应新教材的出版,区职教英语中心组和青藤工作室着手开展中职英语教师“课程·教材·教法”的系列培训,帮助中职校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执教水平,搭建成长平台。8月29日,开学报到没几天,区两所职校的英语教师就投入了紧张的“备战”,在我校5号楼101阶梯教室开始了首场培训。华师大版新教材编写组成员之一,曹杨职校教务处副主任梁菁老师的到来,拉开了本系列培训的帷幕。
梁菁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很多教学改革的方法和策略。梁老师历时两个多小时的培训,不仅有对新教材的全面详细介绍,还深入浅出地列举了一些生动教学案例,将她参与新教材试点实践中的成功做法和切身体会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让大家分享,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受益匪浅。最后呈现的素材库和教学课件更是让在场教师惊喜万分,让人看到咱们职教二期课改的服务支撑体系正在健全。大家都有信心有决心把课上得更好!作为见多识广者,梁老师对同行作了友情提醒:诸如一些常见词汇翻译的准确性与地道程度值得谨慎,加强个人学习非常必要等等,这些也引起了教师们的共鸣和反思……
区中心组负责人、青藤工作室领衔者史德方老师对组织英语教师进行“课程·教材·教法”系列培训的意图和安排作了说明,认为这次培训不仅仅是新教材的培训,也包含着对课堂教学的重新理解,教学策略的重新审视和教学智慧的碰撞和分享。他说:在生源质量不理想的背景下,只要执教教师用心,课堂教学依然可以出彩,教学效果仍然能出来!
附:
我的培训感想
王娅
一个暑假匆匆而过,有所思有所为吗?不置可否,至少是不够清晰的“思”和“为”。新学期的这次培训却让我感到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梁老师思路很清楚,讲解深入浅出,精练生动,不时引起大家会心一笑,学生情况本相似嘛。她在讲解过程中提及的这几个问题让我印象深刻: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梁老师问及“你是根据学生专业和学生状态来开展教学的吗?给学生提供经常性的成功机会了吗?”一下子就把这个原则精辟化。回忆我上次开课,史老师向我指出的班级里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时站得笔直,双眼平视教师,声音响亮。他说这样的学生符合旅游专业要求,值得肯定赞扬,应该让其他学生学习。后来我在班级里大加表扬那位女同学,其他几位女同学也这样在学做了。效果的确有的。两位老师的讲述异曲同工。
2, 以”互动”为主,帮助学生对语言素材进行加工。梁老师说“教师要担当活动中的主要、次要角色。我一定会参加学生活动的。”回忆我开课时,史老师也曾建议我在组织活动时把自己加进活动中,与学生共同对话:一来降低难度,二来更好监督学生学习。当然这对教师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我相信,只要坚持,定会有收获。以往的课堂上,我作为旁观者,观察学生活动较多,参与较少;以后的课上,我要积极参与到他们中间去。
3,“隐蔽式”语法教学原则。语法学习分为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两种。隐性学习指的是在语言交互活动中对具体的,在互动中有交际价值的句子和词汇进行语法讲解和说明。梁老师认为应该先鼓励学生开口,而对其犯的语法错误不需斤斤计较。这也是之前我与史老师讨论过的“流利度与准确度”问题。在学生开口有语法错误时,我们是鼓励其交流下去,还是打断他“好心”地纠正其错误呢?结合个人经验,我觉得应该是鼓励其继续交流。开口是很难得的!与一些工科毕业的朋友聚会时,惊讶于他们与其外国同事交流的勇气,在我看来他们的英文语法值得推敲处太多,但是他们的英文口语确实在“与日俱增”,他们讲英文的流利度,令我这个“科班”出身的常常惭愧不已。同理,我们的学生也应该这样教育。不论是从他们的年龄,身心状况讲还是从学习语言规律讲,从流利度开始达到准确度都是可行的。
4,教师的行走路线。梁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些教学图片,她指出她上课不是站在讲台上的,她喜欢到学生中间去。史老师在给我们新教师培训时也曾给我们提及教师行走路线问题。我们要走到学生跟前去,而不是仅仅立足于三尺讲台。
以上是梁老师讲座中让我印象深刻之处,她把我记忆中一些不甚清晰明朗处又加深强化了。但梁老师又提出了一些令我陷入沉思的问题。诸如梁老师问的羊角面包,妙芙蛋糕,圣诞帽等英文单词,我都想当然的把它们翻译出,学问上的不求甚解再一次展露无疑。我也注意到当时我们培训的会场很安静,大家都在思考吧。我相信每个人的心底都是渴望进步渴求新知识的,但每个人又都是有惰性的,也都需要一定的推动力。对于我尤其如此。新学期已来,明确方向了,需要更加努力!
课程教学研究中心
2007-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