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华东师大教授华爱华来我园做了“新指南下美术活动”讲座之后,引起了老师们对传统美术教学理念的颠覆性冲击,疑惑声此起彼伏。为此,本学期我们佳佳幼儿园教师研修基地美术核心组,重点围绕“基于孩子的学、教师如何支持推进” 展开研究:以尊重孩子的“学”为前提、以课例实践研究为基础,结合佳佳协作片同步研究的方式,在实践研究中逐步帮助老师们进一步理解幼儿美术表现的特点 、把握美术教学核心价值、转变观念。
2013年3月11日, 基地美术核心组成员聚集于佳佳幼儿园的会议室,就“基于孩子的学、教师如何支持推进”的话题展开了第二次实践研讨活动。在此之前,核心组教师已经围绕了“我的妈妈”这个内容开展了前期观察感受和美术自主表现活动。因此,本次活动重点是交流分享活动前期开展的过程、心得、困惑等,并结合分析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我的好妈妈”的绘画作品过程中,解读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绘画表现特点,在“下阶段教师如何推进、集体活动教学目标和活动重点如何制定”等方面达成共识。
讨论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很多老师不再以“好和不好”来评判孩子的作品,而是在过程中能静心聆听孩子的解析、客观分析孩子作品。如:一位中班老师解析的那副色彩绚丽、但涂色有点杂乱的作品,如用以往的评判标准来说,孩子的涂色杂乱、画面单一,一定不是副好作品。但是,老师是聆听了孩子的“ 妈妈最喜欢色彩鲜艳的衣服” 解释之后,给出了“孩子的作品并不是随性的涂鸦,而是带有想法的表现”的客观评价。可见,老师们通过这样的研讨过程,正在转变以往的传统观念,更注重对孩子的研究,更重视孩子的个性化表现。
在各年龄段执教老师的介绍和讨论过程中,大家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表现特点有了以下共识 :大班的孩子情感经验很丰富,但是,对于人物动态的表现有困难;中班的孩子只注重了细节的表征,画面的情节表现不丰富;小班的孩子对表现人物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以线条和符号的表征为多。由此我们又讨论并确定了下阶段各年龄段活动的推进重点以及要求等。
结合活动,程敏老师给大家分析了幼儿美术活动中学与教的关系。过程阐述生动、有据,进一步帮助老师们梳理、明确了美术活动是一种个性化艺术表现活动,是通过孩子“看”“想”“做”的学习过程而开展的,是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多活动、多通道、多感受、多方式、多表现的过程,帮助孩子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促进孩子的个性表现。
整个研讨活动老师们都是有感而发,研讨发气氛热烈,很多老师都觉得:在这样的思维碰撞和争论中,得到很大的启发和收获;也有很多老师表示,愿意继续以这个课例的实施和推进为契机, 提高自己准确、客观地分析孩子的能力, 多思考、多积累,从而不断转变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