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浦区第八届名优教师培养工程精准对接上海市第五期“双名工程”要求,整合市、区两级优质资源,系统构建以“领航计划”“拔尖计划”“种子计划”为核心的分层分类培养体系。其中,“领航计划”设立1个高端教育人才基地班;“拔尖计划”组建33个研修团队,“种子计划”组建65个研修团队,实践探索协同共进、梯队衔接的教师发展新格局。
各团队将紧扣教育综合改革新趋势,聚焦青浦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需求,以项目研究为载体,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交流展示、成果凝练、示范辐射等多种形式强化过程管理,积极发挥名优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助力构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自本期起,我们将陆续推送各团队在“教育数字化融合应用”“‘大思政课’一体化育人”“学校治理体系建设”等前沿领域的研修动态与实践探索。期待这些源于课堂、扎根教学的实践经验,能为区域教师专业成长注入新动能,推动青浦教育向更高质量迈进。
聚力自然探究,赋能学前教育
青浦区顾丹“种子计划”团队举行启动仪式
2025年9月26日上午,青浦区第八届名优教师培养工程顾丹“种子计划”团队启动仪式在青浦区大盈幼儿园举行。青浦区教育学院课程与研修中心原副主任施为萍、大盈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兼园长王杏妹莅临指导,团队全体成员共同参与。
项目介绍:明晰“做什么”
	顾丹老师详细介绍了团队培养方案,并围绕核心研修主题《幼儿园户外自然探究活动的实践研究》,从“研修依据与基础”“研修目标”“主要内容”“实施计划”和“预期成果”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研修内容与推进框架,帮助成员明确核心任务与发展方向。 
专家指导:明确“怎么做”
施为萍老师从团队建设与研修实践两个角度进行指导。她强调,幼儿自然探究教育应以“让探究成为幼儿的日常”为核心,并详细解析了三大实施策略:“自然微发现”捕捉儿童随机兴趣,“自然微项目”(在规模较大的幼儿园中也称为“自然探究项目”)将兴趣转化为持续1至数周的小项目,“自然微课堂”则通过“小发布”等形式促进幼儿间交流互学。她还梳理出“发现兴趣→识别价值(判断是否‘想探、能探、应该探’)→自由组团→项目推进→微课堂分享→再发现问题”的循环实施路径,为教师提供了清晰的实践指引。

王杏妹园长表示将全力支持团队工作的开展,并指出将从专业培训、外部合作资源运用以及数字化工具三个方面为团队提供有力支持。
 
成员互动:细化“如何落实”
团队成员围绕“自然微项目适配不同年龄段幼儿认知”和“微课堂贴近幼儿表达习惯”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大家积极分享思路、梳理难点,初步明确了阶段性分工及实践重点,为后续研修活动的有效实施凝聚了共识。

此次启动仪式明确了团队发展方向、凝聚了成员共识,初步构建“专家引领+团队协作+实践探索”的培养模式。未来,团队将持续推进幼儿园户外自然探究活动的实践研究,不断提升教师地专业能力,真正将“探究日常化”融入幼儿生活,为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注入活力。
供稿| 教师发展中心
图片| 朱丽琼
编辑| 朱雁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