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一五”教育发展历程,可见人们对教育越来越关注,对教育的期待也越来越迫切。无论是对“上学难”、“上学贵”的抱怨,对“高考改革”方向的热议,还是对“我们的学校为何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忧虑,都在考验政府对于教育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挑战面前, “十一五”教育改革的脚步笃定而自信。
三年四大步实现义务教育全免费
2008年9月1日,这一特殊的日子无疑会永远定格在中国教育史上,从这一天开始,全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1.6亿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意味着我国从此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很多人并不知道,为了圆这个13亿人的世纪梦想,三年内政府迈出了怎样的四大步:
第一步:2006年,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写进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通过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国家对率先实施改革的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还补助学校公用经费、维修改造校舍、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第二步:2007年春,“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惠民政策被推广到中东部地区40万所农村中小学的近1.5亿名学生;第三步:2008年春,国家在北京、天津、上海等16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进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试点。第四步:2008年秋,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惠及全国2.59万所城市中小学的2821万学生。
专家点评: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管向群教授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用“三年四大步”的规划,实现了西方发达国家需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目标。由于教育经费由政府埋单,学校从关注办学本身发展为关注办学质量,这为推进全面教育改革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从“上得起学”到“上得好学”
“上得起学”只是基本需求,如何让每个孩子“上好学”,是国民的新期待,也考验着教育改革的智慧和勇气。江苏在这方面开了不少先河,该省教育厅厅长沈健不无自豪地说,“对照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数量目标,我省已提前11年全部达到。”
早在2005年6月,江苏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提出:“坚持不懈地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此,江苏连续颁发《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和《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教育现代化从此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可供衡量的“硬杠杠”。
“择校热”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改革的推进,为从根本上缓解“择校热”,江苏于今年5月底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实行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校长在同一学校连任不得超过两届,教师按照每年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15%、骨干教师按照每年不低于骨干教师总数15%的比例进行交流。同时,在学校内部不分重点班、快慢班,确保校内教育均衡。
近日,江苏又召开全省教育改革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革“路线图”,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五大教改“重头戏”进行了重点规划,6个改革配套文件正式宣告出台。
记者感言:当前,不少“教育乱象”是教育资源分配失衡导致的,江苏从教师轮换制等方面进行破题,对于全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这是过去5年间,人们耳熟能详的政府承诺。但在南北经济差异悬殊的江苏,如何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一向是令人头疼的“老大难”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从2007年开始,江苏苏南地区1000所优质中小学校每年派出数千名骨干教师,奔赴苏北地区支教。至今,这项“千校万师支教工程”已延续4年,江苏省财政每年拿出4000万元,补贴每所支援学校4万元;江苏还积极实施“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苏北、苏中的56个县(市、区)、980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因此获得总投资达13.1亿元的帮扶。到目前为止,这980所幼儿园全部通过严格验收,近25万名农村适龄幼儿直接得到实惠。
事实上,江苏教育的发展历程只是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一个缩影。世界银行对我国“十一五”期间的中期教育进展评估报告中指出:“一个公共财政体系已经建立以满足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城乡和区域差距在某种程度上被缩小。这些都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记者感言:教育兴则人才兴,人才强则国家强。最近,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建设人才强国,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展望未来,教育强国的梦想已越来越近。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