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进一步强化名优教师梯级培养机制效能,推动区域教师队伍综合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同步提升,青浦区教育局、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举办“名优在课堂”专场展示活动,通过搭建名优教师教学展示和学术交流平台,宣传名优教师的教育主张和教学风格,呈现名优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发挥名优教师及其团队在区域教育改革与实践中的领航作用。
一起来看小学科学专场展示活动吧!
2025年10月30日下午,2025年度青浦区教育系统名优教师培养工程“名优在课堂”小学科学专场活动在青浦豫英小学举行。嘉善县小学科学教师代表、青浦区中小学科学(自然)名优教师、小学科学(自然)教师参加活动。活动由青浦区教育学院小学科学(自然)教研员张敏老师主持。
课堂展示
青浦区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青浦豫英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徐剑兰老师执教二年级跨学科主题学习《制作校园模型:为一年级弟弟妹妹介绍校园》。课前,徐老师对照科学和数学两门学科的课标及教材内容,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情境与任务等方面梳理链接点与差异点,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构建基础。课堂上,她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及工具辨别东南西北方向,在制作模型和游戏体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参照物及方向描述具体位置,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方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小组合作能力。

主题发言
徐剑兰校长围绕《小学二年级“方位”概念教学中科学探究与数学表达协同的育人实践》作主题发言,她从“以精准链接和差异分析为基础,构建跨学科主题学习”、“以真实任务为驱动,深化探究实践”、“以VR校园赋能迁移,可视化概念表达”三方面对项目作具体解读,并分享了如何将科学探究的“生活化”与数学表达的“结构化”相协同,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知识,并用规范语言进行提炼与表达所做的探索。她提出要从“学科本位”走向“融合育人”,从“知性割裂”走向“知行合一”,形成可推广的“协同”课程雏形。

专家点评
上海市特级、正高级教师赵伟新为活动作专家点评。他高度赞扬了徐老师的课堂用跨学科主题对新教材进行了诠释和使用,从组织方式、认知方式、实践方式三个维度进行了教学方式的变革。他充分肯定了徐老师将一个实际教学问题和生活问题转化为教研主题,进行多学科联合教研,通过系列活动不断反思提炼,最终形成深度教研的校本研修模式。赵老师指出,这样的主题研修是有共鸣的、容易形成共识的,这样的研修是有操作性的、有引领性的,对其他学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并建议后续使用“S教研”等数字教研系统全程记录和分析。
学术报告
上海师范大学王洁博士以《从课堂到世界:科学教育的创新实践与全球借鉴》为题给老师们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王老师分析了一些教育实例和PISA全球学生测试结果,提出科学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孩子们面对世界上的难题时,知道怎么看、能判断、敢行动。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只是“讲知识”,而是“培养看世界的方式”,培养学生“我能做什么”。她建议可以通过跨学科理解、项目化课程设计、教练型教学法、微课题与校本教研等方式改进教学,和学生一起探索,让孩子们懂得世界的变化,有能力、有信心去参与、去解决人类社会的难题,让他们真正成为“人类的孩子”。
领导寄语
活动最后,青浦区教育学院张臻书记作总结讲话。他认为徐校长不仅是优秀的管理者,更是一位满怀教育情怀的实践者,其深耕课堂、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张书记进一步强调,深入的专业研究是滋养教师团队成长、实现专业跃升的关键路径。他鼓励教师们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勇于投身课堂改革与实践,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开展跨学科教学研究,共同推动区域育人方式的深刻变革与全面提升。
本场“名优在课堂”小学科学专场展示活动,以跨学科教学实践为核心,呈现了名优教师在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创新与教育智慧。活动不仅推广了“科学+数学”融合育人的有效路径,也为区域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教研范式。
供稿 | 教师发展中心 青浦豫英小学
供图 | 青浦豫英小学
编辑| 朱雁蓉